美育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育动向 > 美育研究 >

王福阳:蔡元培教育思想之于福建美育实践的启示

作者:美育邦 来源:美育邦 浏览:1344 发布时间:2019-09-24 09:45:00

教育是否以人为目的,是中国近现代民主主义教育与古代专制主义教育的分水岭。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长时期提出的《教育独立议》阐明:“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尽一份的责任。

他反复强调“以美育代宗教”“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的深刻体认。

他在美育方针与美育的实施、美育的功能及价值、美育与德育、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美育与宗教及体育等方面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亦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

先贤深邃的言论如今重温,令人大有所悟。

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与福建与是颇有渊源的。出生于德化县浔中镇的蔡尚思先生,师承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近代国学大师,是中国最早撰写蔡元培先生传记的学者,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我在老师中首先想到蔡元培》一文。

蔡尚思先生于1941年写成的《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中的“教育的对待——不可偏废的教育方针”一章,记载了蔡元培先生的原话。

新教育的意义有三:一为养成科学的头脑,二为养成劳动的能力,三为提倡艺术的兴趣。——蔡元培

做现代学生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为狮子样的体力,二为猴子样的敏捷,三为骆驼样的精神,三者之外应加上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二者从中可见,由人才培养视角来看,蔡元培先生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规律的认知,至今仍与时代和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教育总体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美”和“劳”两个字站不稳、立不住,局部看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照搬到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愿景目标,正体现了源自中华民族,扎根于中国大地,“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引领。

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蔡元培教育思想,了解他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的“思想的前进、功业的伟大、人格的高尚、学问的广博”的地位与价值。

其重新的意义还在于,能让我们站在历史发展观的新视角,汲取蔡元培先生开创的新式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方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术方法

正如蔡尚思先生在撰写蔡元培学术思想专著中所提及的“在先生各种思想当中,以教育、宗教、哲学三者最和美学有关系,至希读者相互参考。”显然,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的学校美育理论研究,以及重拾中华美育精神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篇于2018年11月23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新时代背景下蔡元培教育思想之于基础教育的价值” 座谈会上的发言。

 

其一,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和紧迫性

学校美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价值和功能、地位与作用的实践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福建是沿海开放经济强省之一,也是文化大省、独特多样的艺术审美资源极具丰富,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建设文化强省、坚定文化自信,教育是重要阵地,美育是重要渠道。

学校美育还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创意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前段时间刚结束的全省中小学艺术节,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示活动就是把艺术与劳动创新性、趣味性地结合起来。这足以说明美育的独特魅力,以及公众对于美育的渴求。

 

其二,准确把握我省学校美育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全省学校美育改进、提升、提质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连续两年,我省的两位副省长都受教育部邀请,进京在全国美育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201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专项投入1亿元经费用于美育改进提升,虽然数额不多,但也实实在在地为“突破”磨刃壮行。全省各地中小学美育工作风生水起,多地呈现出喜人的态势。

突破并不意味着到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对照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美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的薄弱环节,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

纵观全省美育发展现状,其薄弱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和校长们对改进美育工作认识不足、不全,改进作为不力、不均衡;短板在于美育教师尤其是农村美育教师缺口较大、质量不高,资源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尚未健全,没有标准可循。

学校美育由于太多的历史“欠账”,不可能一蹴而就,若是仅止于目前的“突破”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则必将导致沉疴积弊,积重难返。

 

其三,扎实推进新时代我省学校美育的改革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美育工作在新时代的改革提升,我们应认真研读《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等文件要求。逐条对照,精准施策、扎实推进。

一要巩固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艺术节活动平台,使之成为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巩固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水平,杜绝缺课、占课、挪课现象;巩固落实新进教师15%用于补充艺术教师队伍不足的政策要求,并酌情加大补充比例,督促兼职其他学科的艺术教师要尽快归队返岗。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美育设施设备、活动经费保障和补充制度,加快制定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落实评估督导、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制度。

二是拓展我省已有的5个全国农村艺术教育试验县和各地市实验校、基地的局部成果,向全面加强、整体改进、不留空白,人人受益的现代美育体系常态化目标迈进。我们不能止步于试点、基地校和形象工程的锦上添花,更要加快将成果推广拓展到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各类新区新建校的补缺改进工作中;创建美育课题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美育环境新空间,提升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美育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至少具有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艺术技能,进而推进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加快闽派美育特色品牌创设。

三是提升加大培训宣传和科研力度。提升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全体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美育功能价值意义的认识、认同,进而协同推进美育与“德智体劳”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应加大措施力度,把美育纳入各级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体系中。学习一些美学常识、美育理论和艺术欣赏方面知识,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把握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美育的特点和规律,补上美育认识短板。同时,我们应着力把镇村以下学校艺术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延长至2020年,努力实现85%以上覆盖;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问题导向的实践研究,鼓励立足中国大地以中华美育精神为主题,以福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资源,开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案例研究。

新时代的学校美育,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大格局中的大变革。我们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吸收外来;既要做好艺术教育,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涵育终身受益的审美修养和人文情怀。当孩子们都能辨别美丑、明判善恶,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藏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的学校必然进入“八闽盛开美育花”的美好境界。

 

王福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编研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美术学科专家,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教授 ,杭州师大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高级顾问。文章刊发于《福建教育》(小学)2019年1月第1期。题目为编者所加。

 

Digital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 Cloud Platform

数字化美育课程云平台

赋能者--美育邦